顯微鏡就是主要用來測量計量方面的一類顯微鏡,與一般顯微鏡的不同主要在工作臺的運行精度非常高,配有一些特殊的目鏡,用于平面乃至三維數據的測量。采用物鏡朝上的設計以便從標本的下方進行觀察,因此被廣泛地應用于生物醫藥實驗室,用于查看培養細胞的生長狀態,熒光蛋白的表達情況等,為了滿足此領域多樣性的研究手段,需要倒置顯微鏡具備各種觀察方式,實驗室有限的空間需要緊湊的機身設計同時具備出色的可操控性。
顯微鏡的六大觀察技巧如下:
1、明視野觀察
明視野鏡檢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種鏡檢方式,廣泛應用于病理、檢驗,用于觀察被染色的切片,所有顯微鏡均能完成此功能。
2、暗視野觀察
暗視野實際是暗場照明。它的特點和明視野不同,不直接觀察到照明的光線,而觀察到的是被檢物體反射或衍射的光線。因此,視場為黑暗的背景,而被檢物體則呈現明亮的像。
暗視野的原理是根據光學上的丁道爾現象,微塵在強光直射通過的情況下,人眼不能觀察,這是因為強光繞射造成的。若把光線斜射它,由于光的反射,微粒似乎增大了體積,為人眼可見。暗視野觀察所需要的特殊附件是暗視野聚光鏡。它的特點是不讓光束由下至上的通過被檢物體,而是將光線改變途徑,使其斜射向被檢物體,使照明光線不直接進入物鏡,利用被檢物體表面反射或衍射光形成的明亮圖像。暗視野觀察的分辨率遠高于明視野觀察,高達0.02-0.004μm。
3、相差鏡檢法
在光學顯微鏡的發展過程中,相差鏡檢法的發明成功,是近代顯微鏡技術中的重要成就。人眼只能區分光波的波長(顏色)和振幅(亮度)。對于無色透明的生物標本,當光線通過時,波長和振幅變化不大,在明場觀察時很難觀察到標本。
相差顯微鏡利用被檢物體的光程之差進行鏡檢,也就是有效的利用光的干涉現象,將人眼不可分辨的相位差變為可分辨的振幅差,即使是無色透明的物質也可成為清晰可見。這大大便利了活體細胞的觀察,因此相差鏡檢法廣泛應用于倒置顯微鏡。
4、微分干涉鏡檢術
微分干涉鏡檢術出現于60年代,是利用特制的渥拉斯頓棱鏡來分解光束。分裂出來的光束的振動方向相互垂直且強度相等,光束分別在距離很近的兩點上通過被檢物體,在相位上略有差別。由于兩光束的裂距很小,而不出現重影現象,使圖像呈現出立體的三維感覺。
5、霍夫曼調制相襯
原理是利用斜射光照射,它將相位梯度轉換為光強度變化,這樣可以用來觀察未經染色的樣品和活細胞。這項技術可以視厚樣品觀察有立體感。
6、塑料DIC
塑料DIC不同于普通的透射微分干涉顯微術(DIC),它不用偏振光這樣的特殊光線照亮目標物,因此聚光鏡側也沒有起偏器。在透過DIC棱鏡后光線才形成線性偏振光,接下來的檢偏鏡使在同一平面震動的光透過,因此形成干涉。